钠离子电池凭借资源丰富、安全性高和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作为电池核心材料,负极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首次库仑效率等关键指标。
硬碳因其独特的无序晶体结构和丰富孔隙,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其石墨片层间、封闭微孔及表面缺陷位点都能高效储钠,具有较高容量优势。目前产业化关键聚焦于硬碳前驱体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椰壳、淀粉、毛竹、秸秆这四种主流生物质前驱体,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国内产量不足且硬度偏低:椰子的主要产区为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等,我国椰子主要产自海南(占全国99%),但年产量仅能满足约6GWh电池需求,远低于钠电未来需求。且海南相较于印尼、菲律宾等椰子产区纬度更高,日照时间及强度较弱,硬度偏低。
进口依赖风险:自2024年下半年起,椰壳炭化料价格持续走高,国内企业面临供应链不稳定问题。
产率较低:椰壳生产硬碳的产率仅20%-25%,1GWh 电池的硬碳负极需求量约为 1500 吨,原料需求量大。
淀粉是最丰富的可再生材料生物材料之一,原料来源广(玉米、红薯等),市场稳定,无单一供应商风险,作为一种典型的多糖,淀粉成分简单,含碳量高,价格低廉。相较于其他生物质前驱体,淀粉表现出的天然球形型态使其成为制备硬碳极具竞争力的前驱体材料,一致性优于椰壳(杂质少),且能够被自然降解,环保方面占有优势。
淀粉是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纯度较高。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硬碳碳源时, 可以结合特定的合成方法得到具有特殊形貌的硬碳材料,国内企业佰思格采用淀粉等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裂解缩聚、炭化和表面改性等步骤,合成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原料一致性:竹子不同年龄、产地的区别,影响竹子整体杂质水平(常见灰分3-5%);高灰分压力:竹子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大量元素,导致竹炭出现高灰分的情况,酸洗压力过大(需多遍酸洗或高浓度酸溶液)。
秸秆,古称藁,又称禾秆草,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年产量超10亿吨(中国 2023 年数据),作为农业废弃物,传统上用于肥料或燃料。资源极其丰富,几乎无需额外成本。圣泉集团利用“圣泉生物溶剂法”生物质精炼技术,将秸秆中碳含量高且易于成炭的木质素、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组分有选择性的溶剂到生物溶剂中,在生物溶剂中发生分子间重排及分子内重排,在重排中,迁移分子或基团完全游离并脱离原来的体系,然后与新体系进行重新排列连接。通过重排等分子设计手段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树脂化形成生物基树脂,进一步加工成生物炭作为硬碳前驱体。经过重新合成的生物基树脂,分子量组成均一,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形成的生物质硬碳结构及成分一致。
成分不均: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不同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的秸秆成分差异较大,甚至同种作物因生长环境不同也会影响组分比例;杂质含量高:秸秆中常含有灰分(SiO₂等)、无机盐和残留农药,碳化后易形成杂质相,影响硬碳的电化学性能。
从椰壳的高性能,到淀粉的高纯度,再到毛竹的资源优势和秸秆的低成本,每种前驱体都有其独特的竞争力。未来,硬碳市场很可能呈现多路线并存的格局。
联系人:韩先生
联系方式 :13861313805
邮箱:louis.han@e-tygroup.com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中路393号1幢1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