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韩先生
联系方式 :13861313805
邮箱:louis.han@e-tygroup.com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中路393号1幢109室
在国内“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底色。
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储能是解决光伏、风电不稳定性的必要配套手段。电化学储能兼具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适用于供给侧风光发电的平滑处理,也适用于需求侧的电能管理。然而,由于锂资源储量有限,以及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下游需求持续扩大,叠加疫情、全球政治等因素,锂价居高不下,锂电池成本大幅提升,给产业链带来巨大压力。
由于资源丰富、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点,钠离子电池和钒液流电池受到高度关注。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的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达160Wh/kg;2022年7月,中科海钠阜阳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落成;2022年10月,由融科储能设计制造的迄今全球功率较大、容量较大的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此外,钠创新能源、众钠能源科技、立方新能源、容百科技等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攀钢钒钛、伟力得、金阳储能等企业则布局钒液流电池,多个项目将于未来2年内年投产。预计在2023年钠离子电池和钒电池将迎来商业化大潮。
值此储能行业愈加欣欣向荣之际,由亚化咨询主办的【首届储能与钠离子电池、钒电池研讨会】于2023年2月10日在苏州成功召开。
此次研讨会围绕以下四个方向展开:
钠离子电池和钒电池的政策与市场趋势如何?
钠离子电池和钒电池对比锂电池有哪些优势?
关键材料技术进展与项目投资前景怎样?
未来行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研讨会的开场由InfoLink Consulting资历深的分析师袁方伟从全球储能市场分布、中国光伏与光+储市场的潜力与2023年需求预估的角度,深度分析了全球储能市场政策与趋势。
复旦大学的周永宁教授从学术理论的角度,详尽地讲解了《新型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设计与储钠机理》。
鹏辉能源常州动力锂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经理李浩,分享了钠离子电池性能优化的关键。其中有提到负极极片工艺(钠离子电池)硬炭的优化方法。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高鹏副总经理在《大规模新能源应用中的储能关键技术探讨》报告中提到电池储能大规模应用急需开发新的革命技术。
在发改能源规[20211280号文《国内发展改革委国内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利用存量常规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优先发展新能源。
CNESA预测:
•末来5年,“新能源+储能” 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这也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